图片
建筑的家具.高约2米11的双层楼台式佛龛,以黄花梨和红木制作,首次出现在1988年的纽约苏富比。 佛龛完全按照营造法式微缩模型构建,你能看到中国古建筑上的完整符号,斗拱飞檐、梁枋栋桁,无所不包。门栅勾栏,雕斫精微。朱漆金匾,题“祭如在”。 精美绝伦的佛龛,是家具,更是建筑。虽不能住人,却可以住神佛。图片
檀香山馆藏明清家具揽余。也许是受到定居夏威夷的艾克夫妇的影响,檀香山博物馆是最早收藏中国明清家具的博物馆之一。众多家具明星,都曾在此展出过。尽管其后由于种种原因而流散,目前所剩不多,但无疑对海外的古典家具收藏热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。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,标准制式,罗锅枨加双矮老的形式,下盘更显空灵。图片
黄花梨带屉小平头案,有拦水线,应是酒桌一类。方中带圆的线脚,看上去更精神利落。图片
黄花梨亮格柜,疑似丢失了三边的围栏。图片
黄花梨小亮格,当个茶柜很惬意。图片
红木嵌瘿子梳枝扶手椅,不算标准的玫瑰椅,所以不这么称呼它。图片
花几,晚清苏州地区的典型器。图片
这件重器,可惜没有彩照,踩珠式的霸王枨有束腰条桌,传世稀见。同类的见于原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黄花梨条桌,以及美国布鲁克林博物馆收藏的一件,没有霸王枨。图片
镜台的雕刻向来精美非凡,若是丑陋,闺女们是不会要的。图片
独睡床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檀香山馆藏的圆包圆条桌。檀香山博物馆于上1990年入藏的黄花梨圆包圆条桌(1982年出版的该馆图录未及收入),施以双劈料顶牙罗锅枨,这样与众不同的方式,传世稀见。与其相同的例子,见于嘉木堂伍女士1992年,一片关于明代家具改制的文章,提及伦敦同行收藏有一件相同的条桌(见图二)。而比较著名的相似例子,是故宫解放后入藏的一件长桌,同样四层劈料作,但顶牙罗锅枨为单层的。圆包圆家具是常见的明式结构和造型,各种桌案不胜枚举。但如此多层的劈料作,是为少见。错略查了一下手中的资料,苏富比佳士得数十年的拍卖会上,未见此类。 故宫的那件,书中提及“桌面边沿与牙条为一体”,意即四层劈料为一木所出,可见边抹用料之厚,奢侈异常。而伦敦的条桌,仅从图片上,既能看出边抹与垛边分作,是常规的手法。檀香山的则无法判断。 多层次的劈料做,密集紧凑,顶牙罗锅也紧贴上部,下沿甚少,势必显得头重脚轻。更为重要的是,仅以圆包圆结构衔接的家具,实际上存在榫卯强度上的弱点,牢固和耐久的程度相对薄弱,使用寿命并不长。檀香山的条桌,罗锅枨内侧明显有后期加固的痕迹,就是例证。这或许就是此类条桌,存世不多的原因。(图1)图片
檀香山馆藏的圆包圆条桌。(图2)图片
檀香山馆藏的圆包圆条桌。(图3)图片
檀香山馆藏的圆包圆条桌。(图4)图片
仿竹家具的细节特征。介绍过不少仿竹的黄花梨家具,有明式以来,仿竹家具就已存在。至今,江南地区几乎家家红木家具厂,都有类似家具的生产,桌椅及搁架等,无所不包。但工、形、韵致到位的,少之又少。看似寻常的仿生形态,实则难于把握。这如同绘画写生,细节的处理以及原生态的再现,非一日之功能成。 仿竹家具,难在微观的刻画以及自然生态的把握,无迹可寻。如若过于规律,则显死板。通过下面的局部图,可以看出当年制作者的用心。难得的是,这是所见唯一一件竹叶与牙尖形态俱全的仿竹椅子。一、竹节错落,切忌重叠。试想竹节凸起的部位,是无法真正并列的。 二、竹节有节凸,而竹节之间并非均匀的粗细,而是中间略细,至两头渐粗。 三、竹节有长短变化,并非同样的长度,也不能忽短忽长,而是有渐变。 四、竹叶、竹节部位的竹芽,都有其原生形态,刻画到位点缀其间,即生情趣。图片
带顶箱的亮格柜.顶箱柜成对,1971年入藏檀香山博物馆。上柜高54厘米下柜高仅130.8厘米,属于中型体量。该柜应是顶箱柜的变体形式。上下柜体厚度虽有极细微的差距,但基本可以排除顶柜后配的因素。且下柜带有闷仓,如若亮格柜的话,是没必要设计闷仓的。看起来,还是为了满足主人的特殊需要而加工定制的器型,收纳藏书之余,还可以展示主人的藏品,以供赏玩。 两个三面无边饰,任其空敞。柜体门板也尽素,下柜门由一木所开的独板所镶,木纹对称优雅。唯枨下的牙板,浅雕勾云纹,修了复杂的壶门曲线,弯弯折折不厌其烦。图片
檀香山博物馆收藏的黄花梨仿竹节圈椅,特色迥然。椅圈不出头,与腿足上截顺接。背板不用装板镶嵌,而已短料攒接,横竖奇偶粗细曲直,各有章法。即实现设计上的创新,又达成使用的功能,是皆为成功的尝试。 椅子各构件仿生竹子的形态,竹节长短依粗细变化而设,琢磨原生态的意趣,将园林景致移入家居环境,是古人对自然生态的向往之志。 该椅于1973年入藏檀香山,此前未有相同的例子出现,可以与堪萨斯所藏的竹节圈椅媲美,是明式椅具中不可多得的旷世之作。窃以为局部竹节梗相互重叠的部位,稍行错位,更显自然之趣。图片
图片
美国檀香山博物馆收藏有一对形制特殊的亮格圆角柜,一般的亮格柜,以方角柜最为常见,上下同宽,方角方枨。若是圆角柜,则有大小头,柜帽喷出四腿八奓。柜门多木轴式,上下通体,或分若干抹。 此柜圆角有奓,上半部分却做成亮格的方式。初看时疑似后人所改,后来在1982年版的夏威夷藏中国硬木家具上,见到此成对的柜子,可以肯定至少在民国时既已如此,因为老外是断然不会动手改制的。 亮格很高,几乎占到腔体的一半。上部三面开敞,施以极窄的壶门,下接一圈围栏。围栏以整板锼挖,正面围栏锼出四合如意十字攒接的形状,侧面是方形套接的形式,清新梳透。 见惯常式的家具形制,乍遇变体,很不适应,不免多想。此前曾在微博上见过一家小拍卖行的类似拍品,未置好评。现在想来可能并非臆造的孤例。 中国古典家具,变幻莫测。期间并不缺乏匠师创新之作,或在当时被视为异类而未尝流行,但并不代表没有出现过。浩瀚古物,我辈不过撷一羽而已,没见过的,多如鸿毛。图片
图片
灯挂最有名的灯挂椅,是著录于艾克先生《花梨图考》:直搭脑嵌瘿木透空灯挂椅。因从未公开展出,得缘见过此椅的并无几人,但仿制者众,上品却寥寥。再者就是陈梦家夫人收藏捐赠上博的黄花梨灯挂椅,著录于王先生的珍赏。 檀香山博物馆收藏过两只灯挂椅,其中一只亦曾经著录于艾克先生的图考,件78号,并附有杨耀先生测绘的图纸,却未引人注目。另一只圆杆罗锅形搭脑的灯挂,有着极为相似的造型,著录于1982年出版的《夏威夷馆藏中国硬木家具》。 上圆下方的灯挂,有着蜿蜒舒适的靠背,搭脑尺寸略小却是标准明式牛角搭脑,造型俊朗。座面软屉,冰盘檐舒缓下敛,直枨与四足斜肩相交,下设罗锅枨双矮老,与常见明式椅具的壶门有别,清爽利落空灵简洁。全器不斫雕饰,造型规矩尺度精准,是灯挂椅的标准器型。图片
檀香山博物馆藏南官帽椅。图片
艾克夫妇离开中国后,辗转定居在美国夏威夷,二人收藏的明式家具,一直带在身边。艾克先生离世后,曾佑和教授将部分明式家具在檀香山博物馆陈列展出。后来捐与恭王府的寿字纹圈椅以及成对春凳,都曾经在檀香山博物馆展览过。 1982年,檀香山博物馆将这批展出的家具集结成册,出版发行,家具数量众多,精品迭出,可惜只有黑白照片,摄影角度也有差异。其后,这批家具由于种种原因离散。 这些家具中,黄花梨嵌黄杨木螭龙纹南官帽椅一对,是椅具中的精品。椅子形制算不得上乘,甚至有些缺陷瑕疵令人不能容忍。但椅背的嵌黄杨雕件,着实令人叫绝。所见椅子,背板镶嵌花饰的极少,因易脱落难保存传世,清华美院所藏的圈椅,镶嵌透雕的螭纹,已是极为难得,再其他就找不出同类了。 本对椅子镶嵌黄杨所雕团螭,刀工精湛,技艺绝伦,美不胜收。图片
浓妆淡抹总相宜,两只古老而弥新的箱子,同为黄花梨木制,却有着别样的风致。优雅的台座之上,纯以素洁的平面构建。芯板与边框精巧的平嵌,连折页也平整方正。侧板与顶板不仅光素,还以细密紧致的暗榫咬合衔接,外观不着一丝痕迹。而为了增加平面的效果,连看面的边框也尽可能的减薄,只狭长的一线。至简,是明式永恒的主题。图片
同样是箱子,这只却是另一番景象。台基和边框的素,间隔出的平面空间均被施以工手,是匠师炫技的舞台。对称而疏密得当的布局,舒展翻腾的身形,以及亦静亦动的流云,无不显露出古人制器的用心。华贵却不张扬,那份矜持内敛,掩于凡世的浮云之中。奢华却低调,于明式更具内涵。 无论去繁就简,亦或以繁驭简,都被明式运用自如,那种游刃于随意与理性之间的生活意境,今人不复焉。pingpu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